预防狂犬病可通过及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高危动物、正确处理伤口、加强宠物管理、高危人群提前免疫等方式实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
1、接种疫苗暴露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发病的核心措施。若被疑似疯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在24小时内前往医疗机构接种疫苗。全程需接种4-5针,不可中断。对于兽医、动物饲养员等高危职业者,建议提前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
2、避免接触高危动物流浪犬、猫和野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不要主动接触或挑衅陌生动物,尤其需警惕表现出异常兴奋、流涎、畏光等症状的动物。儿童应在家长看护下与宠物互动,教育其不要靠近野生动物洞穴或巢穴。
3、伤口处理任何可疑暴露均需彻底清创。先用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0%肥皂水或碘伏消毒,深度伤口需配合专业清创。切忌用嘴吸吮伤口或自行缝合。即使轻微划伤也应就医评估,必要时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宠物管理家养犬猫应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办理养犬登记,避免散养。外出时使用牵引绳,减少与流浪动物接触。若宠物出现行为异常或无故伤人,需立即隔离并报告动物防疫部门。
5、高危人群免疫经常接触动物的职业人员、狂犬病流行区居民、野外工作者等,建议提前完成暴露前免疫程序。基础免疫需接种3针,此后定期检测抗体水平,不足时需加强接种。旅行前往疫区前也应咨询预防接种。
日常生活中需提高防范意识,被咬伤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暴露后仍需规范处置。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一旦出现恐水、怕风等神经症状,病死率接近100%。建议家庭常备急救消毒用品,了解附近狂犬病疫苗接种点信息。对于农村或野生动物活跃区域,可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动物免疫工作,从源头控制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