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既可能由肾阴虚引起,也可能与肾阳虚有关,两者均属于中医肾虚证型,主要区别在于肾阴虚表现为虚热症状,肾阳虚则以虚寒症状为主。
1、肾阴虚肾阴虚多因久病耗伤、过度劳累或房事不节导致阴液不足,常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滋补肾阴药物。
2、肾阳虚肾阳虚多由年老体衰、先天不足或久居寒湿环境引起阳气虚弱,常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治疗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桂附地黄丸等温补肾阳药物。
3、气血两虚长期气血不足可能同时存在阴阳两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月经量少等,需通过八珍汤、归脾汤等方剂气血双补,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调理。
4、体质辨识准确区分肾阴虚与肾阳虚需结合舌脉象及全身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证,避免自行误判延误调理时机。
日常可适量食用黑芝麻、山药、枸杞等平补食材,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适度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功法辅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