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骨质疏松可通过基础疾病治疗、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等方式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通常由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因素、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基础疾病治疗控制原发病是治疗核心,如甲亢患者需调节甲状腺功能,糖尿病患者需稳定血糖。针对不同病因可能采用激素替代、免疫调节等方案。
2、钙剂与维生素D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使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尿钙水平,避免过量补充导致异位钙化。
3、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
4、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适用于严重骨折高风险患者。需严格掌握用药周期以防骨肉瘤风险。
治疗期间建议保持适度日照和负重运动,每日摄入800-1000mg钙元素,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