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炎、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治疗方式包括药物调整、起搏器植入等。
1、先天性因素部分患儿存在房室结发育异常或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孕期感染、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出生后心率缓慢,轻度一度阻滞通常无须治疗,严重者需安装起搏器。
2、心肌炎症病毒性心肌炎可导致传导系统损伤,常见于柯萨奇病毒感染后,患儿多有发热、乏力史,急性期需使用维生素C、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物,重度传导阻滞需临时起搏。
3、药物影响地高辛过量或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会抑制房室传导,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给药,发现心率减慢应立即停药并监测心电图,必要时使用阿托品拮抗药物作用。
4、代谢紊乱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电解质失衡会干扰电信号传导,多继发于腹泻、肾病或内分泌疾病,需静脉补充电解质纠正病因,同时进行心电监护。
家长应定期监测患儿心率,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出现晕厥或气促需立即就医,术后安装起搏器的患儿需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