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管插气管(气管插管)存在一定风险,但多数情况下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可有效控制。该操作主要用于严重呼吸困难、全身麻醉等紧急情况,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并监测并发症。
气管插管常见风险包括操作过程中牙齿损伤、咽喉黏膜出血或水肿,插管位置不当可能导致单侧肺通气或气胸。导管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导管移位、气囊压力过高引发气管黏膜缺血,或气囊漏气导致通气不足。长期插管患者可能发生声带损伤、气管狭窄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部分患者因个体解剖差异(如颈部短粗、下颌后缩)可能增加插管难度,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工具。
特殊情况下如严重喉头水肿、气道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插管风险显著增高。婴幼儿气道直径较小更易发生黏膜损伤,颅脑损伤患者插管可能引起颅内压波动。紧急插管时呕吐物误吸风险较高,需提前做好吸引准备。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气管食管瘘、纵隔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进行气管插管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气道状况与生命体征,备好急救设备与药物。插管后应定期检查导管位置、气囊压力及固定情况,加强气道湿化与无菌吸痰操作。建议患者家属避免自行调整导管,发现异常呼吸音或血氧下降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拔管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后遗症,必要时进行喉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