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病人通常需要适当补充蛋白质,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消化能力调整摄入量。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肠黏膜,但过量可能加重肠道负担。
慢性肠炎患者因长期肠道炎症可能导致蛋白质吸收障碍或丢失增加,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低脂鱼肉、豆腐等有助于维持营养平衡。这类食物易消化且生物利用率高,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烹调方式建议选择蒸煮炖等温和方法,避免油炸或辛辣调味。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略高于普通人,但需分次少量进食,每次摄入量控制在20-30克为宜。
部分中重度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蛋白质不耐受现象,表现为腹胀腹泻加重。此时应暂时减少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合并肠狭窄或肠瘘等并发症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静脉营养支持。乳糖不耐受者需避免乳清蛋白,可选择分离大豆蛋白或水解乳蛋白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建议慢性肠炎患者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蛋白质补充方案。日常可记录饮食日志观察耐受情况,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制定阶梯式蛋白质补充计划更有利于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