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有慢性病通常需要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影响胎儿健康。慢性病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同疾病的管理策略存在差异。
妊娠期糖尿病需通过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必要时胰岛素治疗来维持血糖稳定,避免巨大儿或胎儿发育异常。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部分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片、拉贝洛尔片可在孕期使用,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需禁用。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应根据孕周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或抗甲状腺药物剂量,避免流产或胎儿神经发育受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需权衡免疫抑制剂使用风险,部分生物制剂可能需暂停。
慢性病孕期管理需多学科协作,产科医生联合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等专科制定个体化方案。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同时加强产检频率,通过胎心监护、超声等评估胎儿状况。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低盐低糖饮食,适度运动,记录症状变化并及时反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