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型四种类型。
1、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可遵医嘱使用元胡止痛片、血府逐瘀胶囊、益母草颗粒等活血化瘀药物。
2、寒湿凝滞型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形寒肢冷,舌苔白腻。治疗需温经散寒,常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
3、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宜补气养血,可选用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归脾丸等中成药。
4、肝肾亏虚型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经量少色淡,舌淡红苔薄白。需调补肝肾,常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
日常可配合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经前一周避免生冷饮食,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