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后出血可能由宫颈炎症、阴道黏膜损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癌前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止血、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 宫颈炎症慢性宫颈炎可能导致接触性出血,检查时器械刺激加重出血。需进行宫颈TCT和HPV筛查,确诊后可选用保妇康栓、消糜栓等阴道栓剂,或口服抗宫炎片控制炎症。
2. 阴道黏膜损伤检查器械可能刮伤脆弱阴道黏膜导致渗血。轻微损伤可通过碘伏消毒后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出血较多时需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3. 子宫内膜息肉息肉受器械触碰易引发出血,常伴月经量增多。超声确诊后需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复发。
4. 宫颈癌前病变CINⅡ-Ⅲ级病变组织脆性增加,检查后可能出现点滴出血。需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宫颈锥切术或LEEP刀治疗,高危型HPV阳性者需配合干扰素栓治疗。
检查后出血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天以上需及时复诊,恢复期避免性生活及盆浴,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