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腹部疼痛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系膜淋巴结炎、胃炎、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1、饮食不当小孩进食过多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暴饮暴食会使胃部负担加重,未消化的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产生胀气。食用不洁食物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出现腹痛伴呕吐腹泻。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规律饮食习惯,避免空腹吃零食。
2、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可能引起胃肠蠕动异常。这种情况多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排便后可能缓解。腹部受凉也会导致肠痉挛,疼痛呈阵发性。建议家长帮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注意腹部保暖,适当按摩缓解症状。
3、肠系膜淋巴结炎呼吸道感染后可能继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症,多见于3-10岁儿童。疼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上腹,常伴有低热、食欲减退。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肿大。该病具有自限性,家长应保证孩子充分休息,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4、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药可能引发胃黏膜炎症。疼痛多出现在餐后,可能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
5、肠梗阻肠道畸形、肠套叠或蛔虫团块可能导致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剧烈绞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可见肠型。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肠坏死。腹部X线检查可见气液平面,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家长发现孩子腹痛时应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轻微腹痛可暂予热敷观察,若持续超过2小时或出现呕吐、发热需及时就医。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定时排便习惯,避免饭后剧烈运动。腹痛期间宜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也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