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皮肤癌是一种由皮肤细胞异常增生引发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三种类型。其发生与遗传、环境暴露、生理因素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1、遗传因素
皮肤癌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关联。家族中有皮肤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着色性干皮病,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导致细胞DNA损伤,进而诱发癌变。
2、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紫外线是皮肤癌的主要外部诱因。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皮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突变。接触化学物质(如砷、煤焦油)或长期接受放射治疗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3、生理因素
皮肤类型和免疫状态影响皮肤癌的发生。肤色较浅的人群因黑色素较少,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较弱,更易患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皮肤癌风险也会增加。
4、外伤与慢性炎症
长期未愈合的皮肤溃疡或慢性炎症可能发展为皮肤癌。例如,烧伤瘢痕、慢性感染部位或放射性皮炎区域,细胞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增生,最终形成癌变。
5、病理变化
皮肤癌的病理过程通常从良性病变开始,如日光性角化病,逐渐发展为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多由表皮细胞异常增生引起,而黑色素瘤则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转化。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局部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软膏,用于治疗早期皮肤癌。
- 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适用于晚期黑色素瘤。
-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如BRAF抑制剂。
2、手术治疗
- 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皮肤癌,彻底切除病灶。
- 莫氏手术:逐层切除并检查边缘,确保完全清除癌细胞。
- 淋巴结清扫:用于黑色素瘤扩散至淋巴结的情况。
3、光动力疗法与放射治疗
光动力疗法通过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破坏癌细胞,适用于浅表性皮肤癌。放射治疗则用于无法手术的部位或术后辅助治疗。
4、生活方式调整
- 防晒: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避免正午阳光直射。
- 饮食: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和水果。
- 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皮肤科检查,早期发现病变。
皮肤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关键。通过减少紫外线暴露、增强免疫力、定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若发现皮肤异常变化,如新生的痣、溃疡或色素斑,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