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贫血可通过输血治疗、补充铁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原发病、骨髓移植等方式治疗。严重贫血通常由缺铁、慢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溶血、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输血治疗输血治疗适用于血红蛋白低于60克每升或出现严重缺氧症状的患者。通过输注红细胞悬液可快速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缓解头晕、乏力等症状。输血前需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输血后可能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
2、补充铁剂缺铁性贫血患者需长期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治疗需持续3-6个月以补足储存铁,服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便秘等胃肠道反应。为提高铁吸收率,建议空腹服用并配合维生素C,避免与钙剂、抗酸药同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
3、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或化疗后贫血患者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该药物能刺激骨髓造血,需皮下注射给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血栓形成等。使用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100-120克每升为宜,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同时需补充足量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
4、治疗原发病继发性贫血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内镜下止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肾病患者需控制尿毒症。恶性肿瘤相关贫血需积极抗肿瘤治疗,炎症性疾病需控制感染灶。原发病控制后贫血症状多能逐步改善,治疗过程中需动态评估贫血程度变化。
5、骨髓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患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包括大剂量化疗和放疗。移植后需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定期监测嵌合状态。该治疗方法风险较高,适用于年轻、一般状况好的患者,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
严重贫血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饮食应富含优质蛋白、铁、叶酸和维生素B12,适量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摄入。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烹饪可使用铁锅。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就医,重度贫血患者需有人陪同以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