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多动症(ADHD)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常用药物包括中枢兴奋剂、非中枢兴奋剂和抗抑郁药。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行为疗法和家庭支持,效果更佳。
1、中枢兴奋剂
中枢兴奋剂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常用药物包括:
- 哌甲酯(利他林):短效药物,通常每日服用2-3次,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儿。
- 长效哌甲酯(专注达):每日一次,药效持续8-12小时,适合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患儿。
- 苯丙胺类药物(如阿得拉):药效较强,适用于症状较重的患儿,但需注意副作用。
2、非中枢兴奋剂
对于无法耐受中枢兴奋剂或效果不佳的患儿,非中枢兴奋剂是另一种选择。常用药物包括:
- 托莫西汀(择思达):通过调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善症状,每日一次,副作用较少。
- 胍法辛(Intuniv):适用于伴有焦虑或情绪问题的患儿,可改善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
- 可乐定:主要用于改善多动和冲动症状,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3、抗抑郁药
对于伴有情绪障碍或焦虑的患儿,抗抑郁药可作为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 舍曲林(左洛复):适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的患儿,可改善情绪和注意力。
- 氟西汀(百忧解):主要用于改善情绪问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文拉法辛(怡诺思):适用于症状较复杂的患儿,可同时改善情绪和注意力问题。
4、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儿的症状和体质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
- 定期随访: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 结合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应与行为疗法、家庭教育和学校支持相结合,效果更佳。
小儿多动症的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应积极配合,关注患儿的用药反应和日常表现,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药物治疗并非唯一手段,结合行为干预和家庭支持,才能更好地帮助患儿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