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通过介入导管将封堵器植入心脏缺损部位的微创手术,主要流程包括术前评估、麻醉准备、导管置入、封堵器释放和术后监测五个步骤。
1、术前评估术前需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检查,明确缺损位置、大小及周边组织结构。同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医生会根据缺损直径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成人通常选择10-40毫米规格的镍钛合金双盘状封堵装置。
2、麻醉准备多数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儿童或配合度差者需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后穿刺股静脉建立通路,注射肝素抗凝防止血栓形成。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通过超声引导确认导管位置。
3、导管置入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导丝经股静脉送至右心房,穿过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房。沿导丝送入测量球囊精确测定缺损伸展径,随后交换为输送鞘管。整个过程需避免损伤肺静脉、冠状窦等重要结构。
4、封堵器释放将压缩的封堵器经输送鞘推送至缺损处,先释放左心房侧盘片,回拉使盘片贴紧房间隔,再释放右心房侧盘片。经超声确认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残余分流后,旋转释放杆完成装置解脱。常见封堵器类型包括Amplatzer、Cocoon等双盘设计产品。
5、术后监测术后24小时需绝对卧床避免穿刺点出血,连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评估封堵效果。极少数可能出现封堵器移位、心包积液等并发症,需紧急处理。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等促进组织修复。定期随访监测封堵器内皮化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心悸、气促等异常症状。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术后仍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和复查,确保长期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