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感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保持环境舒适、监测体温等方式护理。流感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贴。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2、补充水分发烧时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需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配方奶。大龄儿童可适量饮用稀释的果汁或口服补液盐。排尿减少或尿液深黄提示脱水,应及时就医。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泥等。发热期间可减少肉蛋类摄入,恢复期逐渐增加优质蛋白补充。避免油腻、辛辣或生冷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按需哺乳,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
4、保持环境舒适维持室内温度20-24摄氏度,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宝宝衣着应宽松透气,避免捂热综合征。发热期减少外出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头部,缓解鼻塞不适。
5、监测体温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发热时间和温度变化。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时需保持5分钟以上。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退热药物需严格按医嘱使用,避免重复过量服用。
流感期间应保证宝宝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洗手,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室内活动,但需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呼吸急促、嗜睡、拒食等表现,提示可能并发肺炎或脑炎,须紧急送医。日常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等措施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