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多导睡眠监测、量表评估、体动记录仪检查、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1、多导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通过在患者头部、胸部和四肢粘贴电极,同步记录脑电波、眼动、肌电、心电、呼吸和血氧等指标。该检查可准确区分睡眠分期,识别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异常,通常需在专业睡眠中心进行整夜监测。
2、量表评估:
常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进行主观评估。前者通过19个自评条目分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等维度;后者量化日间嗜睡程度,适用于评估发作性睡病或睡眠不足综合征。量表筛查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
3、体动记录仪检查:
通过佩戴腕式设备连续监测7-14天活动规律,记录肢体运动数据推算睡眠-觉醒周期。该方法特别适合昼夜节律失调患者的居家监测,可客观反映入睡时间点、夜间觉醒次数等参数,弥补单次实验室检查的局限性。
4、血液检测:
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可排查甲亢或甲减导致的睡眠紊乱;血清铁蛋白检测有助于诊断不宁腿综合征;褪黑素水平测定则用于评估生物钟调节功能。部分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也可通过血糖检测排除继发性睡眠障碍。
5、影像学检查:
头颅核磁共振可发现下丘脑或脑干病变引发的睡眠异常,如发作性睡病常伴下丘脑泌素神经元减少。对于疑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鼻咽喉镜检查和上气道CT能评估解剖结构异常程度。
改善睡眠障碍需建立规律作息,建议固定就寝时间并保证卧室黑暗安静。午后避免摄入咖啡因,晚餐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白天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睡前两小时可尝试冥想或温水泡脚。若自我调节无效或伴随日间功能损害,应及时到睡眠专科就诊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