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肾衰竭脚肿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分和废物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发水肿。肾衰竭患者脚肿的常见原因包括肾功能下降、钠水潴留、蛋白质流失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透析等。
1、肾功能下降
肾衰竭时,肾脏的过滤功能减弱,无法有效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导致液体在组织中积聚,尤其是下肢。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尿量减少、血压升高等症状。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开具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帮助排出多余水分,同时控制血压(如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
2、钠水潴留
肾衰竭患者常因肾脏调节电解质的能力下降,导致钠离子在体内滞留,进而引起水分潴留。脚肿是钠水潴留的典型表现之一。饮食上应严格控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同时,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平衡电解质。
3、蛋白质流失
肾衰竭可能导致蛋白质通过尿液大量流失,引发低蛋白血症,进而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使水分从血管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类、豆制品),同时限制高磷食物(如乳制品、碳酸饮料)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4、其他因素
肾衰竭患者还可能因心脏功能不全、感染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加重脚肿。例如,某些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下肢水肿。此时需调整用药方案,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
肾衰竭脚肿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定期透析。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脚肿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