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中出现黑血块通常由经血滞留、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激素水平波动、盆腔炎症等原因引起。
1、经血滞留:
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时间较长时,血红蛋白氧化会形成黑色血块。这种情况常见于久坐或长期卧床的女性,经血未能及时排出体外。建议适当活动促进经血排出,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物。
2、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力不足可能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形成血块。这种情况可能与子宫发育异常、多次流产史有关。轻度症状可通过热敷下腹部缓解,严重者需就医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时,脱落的内膜碎片与经血混合易形成黑褐色血块。常伴有严重痛经、性交疼痛等症状。确诊需通过妇科检查和超声,治疗包括药物控制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4、激素水平波动:
孕激素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未及时排出的内膜组织氧化后呈现黑色。常见于青春期、围绝经期或压力过大的女性。保持规律作息、减少压力有助于改善症状。
5、盆腔炎症:
慢性盆腔炎可能导致宫腔粘连,影响经血正常排出。炎症还会改变经血成分,形成颜色较深的血块。这类患者通常伴有下腹坠痛、白带异常等症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月经期间建议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可多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补充铁质,适量饮用红糖姜茶温暖子宫。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如黑血块持续出现超过3个月经周期,或伴随严重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妇科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日常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定期更换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