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呕吐等症状时必须引起重视。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1、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摄氏度且持续48小时以上不退热,或退热药物效果不佳,可能提示病毒侵袭神经系统或并发细菌感染。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避免捂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同时观察是否伴随嗜睡、惊跳等表现。
2、精神萎靡患儿出现异常疲倦、眼神呆滞、呼叫反应迟钝,或持续哭闹不安,可能反映脑干脑炎等重症倾向。家长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记录异常行为发生时间和频率,及时向医生描述症状变化过程。
3、肢体抖动四肢不自主震颤、肌肉抽搐或站立不稳,常提示病毒性脑炎可能。发作时家长需保护患儿避免碰撞,记录抖动部位和持续时间,禁止强行按压肢体。可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脑脊液等检查明确病情。
4、呼吸急促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钟,伴随鼻翼扇动、面色发青,可能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心肌炎。家长需立即保持患儿半卧位,清除口鼻分泌物,测量血氧饱和度,准备急诊转运。
5、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且每小时呕吐超过3次,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家长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记录呕吐物性状和尿量,避免使用止吐药物掩盖病情。若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渣样需紧急处理。
手足口病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并每日煮沸消毒,衣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恢复期可进食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溃疡。保持室内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玩具1次。重症患儿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脑电图,观察有无后遗症。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接触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