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大便潜血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肠癌,但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检查。常见原因包括消化道溃疡、痔疮、肠息肉等,但也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肠镜、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消化道溃疡是导致大便潜血阳性的常见原因之一。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血液混入大便中呈现潜血阳性。治疗上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同时配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食多餐,减少胃部负担。
2、痔疮也是大便潜血阳性的常见病因。痔疮出血通常表现为鲜红色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或便后滴血。治疗可选择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栓剂如复方角菜酸酯栓等外用药物,严重时可通过手术如痔疮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日常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预防便秘。
3、肠息肉可能导致大便潜血阳性,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肠镜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肠息肉的主要方法,发现息肉后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术如圈套器切除术、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饮食上减少红肉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保持肠道健康。
4、肠癌是导致大便潜血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需警惕。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伴随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确诊需通过肠镜活检、CT、MRI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如根治性切除术、化疗如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等。术后需定期随访,饮食上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
大便潜血阳性可能是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信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无论病因如何,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是关键。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适度运动、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消化道疾病,维护肠道健康。对于中老年人群或有肠癌家族史者,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