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鹅口疮的治疗可以通过使用益生菌来辅助,但其并非唯一或直接的天敌,鹅口疮的发生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益生菌通过调节口腔菌群平衡,可能有助于抑制真菌过度繁殖。针对鹅口疮,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口腔卫生管理和饮食调整,益生菌可作为辅助手段。
1、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口腔黏膜受损、唾液分泌减少或口腔卫生不良也会增加感染风险。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内过度繁殖,导致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伴随疼痛或不适。
2、益生菌在鹅口疮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它们通过调节口腔和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间接减少白色念珠菌的繁殖。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通过酸奶、发酵食品或补充剂摄入。
3、抗真菌药物是治疗鹅口疮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制霉菌素口服悬液、氟康唑口服片和克霉唑口腔贴片。这些药物直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缓解症状。使用时应遵循医生指导,确保疗程完整。
4、口腔卫生管理对预防和治疗鹅口疮至关重要。每天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定期使用漱口水清洁口腔,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婴幼儿患者可使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口腔。
5、饮食调整有助于缓解鹅口疮症状。避免高糖、高酸和辛辣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黏膜修复。
6、提高免疫力是预防鹅口疮的重要措施。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必要时补充免疫增强剂。
7、对于婴幼儿鹅口疮,家长需特别注意喂养卫生。奶瓶、奶嘴和餐具应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母乳喂养时,母亲应注意乳头的清洁,防止真菌传播。
8、如果鹅口疮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真菌培养或血液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长期管理。
益生菌在鹅口疮治疗中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抗真菌药物和口腔卫生管理。通过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和免疫增强,可以有效控制鹅口疮的症状并预防复发。对于反复发作或严重的鹅口疮,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