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月经失血过多、妊娠期需求增加、慢性疾病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 铁摄入不足日常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可能导致铁元素摄入不足。长期素食或挑食习惯会加剧这一问题。改善措施包括增加牛肉、猪肝、黑木耳等高铁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补铁药物。
2. 月经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会造成铁元素大量流失,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患者可能伴随经血量大、经期超过7天等症状。需通过妇科检查明确病因,可选用宫血宁胶囊、断血流片等药物控制出血,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原发疾病。
3. 妊娠期需求增加妊娠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会显著增加铁元素消耗。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10g/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贫血,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建议孕中期起常规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琥珀酸亚铁片等孕期专用铁剂,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4. 慢性疾病影响消化性溃疡、痔疮长期慢性失血,或慢性肾病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均可引发贫血。这类贫血常伴随原发病症状如黑便、血尿等。需治疗原发疾病,肾性贫血患者可能需要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配合治疗。
5. 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镰刀型贫血等遗传性血红蛋白病在南方地区高发。患者多有家族史,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等特征表现。这类贫血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输血和去铁治疗为主,重型患者需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贫血需保持均衡饮食,每周摄入动物肝脏或血制品2-3次,素食者应增加维生素C以促进植物性铁吸收。月经量大的女性建议每年检测血常规,孕妇需按时进行产检。出现持续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铁剂导致铁过载。日常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等药食同源食材辅助改善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