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肥大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心室肥大可能与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因素有关。
1、生活方式调整控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规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戒烟限酒可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肥胖者需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建议使用无创通气设备改善缺氧。
2、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可逆转心肌重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利尿剂呋塞米适用于合并水肿患者,地高辛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抗凝药物华法林适用于合并房颤患者,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置换术适用于严重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改善肥厚型心肌病预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用于合并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可作为终末期心衰过渡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适用于高龄手术高危患者。
4、原发病治疗继发性心室肥大需针对病因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需使用甲巯咪唑,嗜铬细胞瘤需手术切除肿瘤。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糖尿病需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5、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室厚度变化,动态心电图可发现隐匿性心律失常。运动负荷试验有助于评估心脏储备功能,冠脉CTA检查排除合并冠心病。BNP检测可辅助判断心功能状态,心肌核素显像评估心肌存活情况。
心室肥大患者需长期低脂饮食,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儿茶酚胺分泌。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出现胸闷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遵医嘱定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用抗心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