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后需立即脱离热源,根据烧伤程度采取局部降温、消毒包扎或就医处理。主要处理方式有冷水冲洗、无菌敷料覆盖、外用药物涂抹、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
1、冷水冲洗烧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创面10-15分钟,水温控制在15-20℃。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浅二度烧伤经及时冲洗可显著缓解疼痛,减少水疱形成。冲洗时注意保护未受损皮肤,动作轻柔避免摩擦创面。
2、无菌敷料覆盖冲洗后用清洁纱布或医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小面积一度烧伤可暴露处理,二度烧伤需使用湿润烧伤膏配合生物敷料。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异物,禁止自行挑破水疱。敷料应每天更换,观察有无渗液增多或异味。
3、外用药物处理一度烧伤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浅二度烧伤适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深二度以上烧伤需就医处理,避免自行用药。所有外用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预防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接触伤口前需洗手。出现红肿、化脓或发热需及时就医,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疫苗接种需咨询医生,大面积烧伤可能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恢复期避免游泳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
5、营养支持烧伤后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可食用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大面积烧伤患儿可能需要肠内营养制剂补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
小儿皮肤娇嫩,烧伤后易留瘢痕,面部、手足等特殊部位烧伤需尽早就医。恢复期避免阳光直射创面,使用医用硅酮凝胶可减少瘢痕增生。家长应妥善保管热水瓶、电热器等危险物品,教育儿童远离火源和高温物体。定期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