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上吐下泻通常由进食被细菌、毒素或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常见原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化学性污染等。
1、补液治疗食物中毒导致上吐下泻时容易引发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散或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严重无法进食,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加重。
2、调整饮食急性期应暂时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低脂、低纤维的半流质食物,如稀粥、面条。避免食用牛奶、豆制品等易产气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调整能减轻胃肠负担,促进黏膜修复。
3、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原体,保护肠黏膜。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能抑制肠道蠕动,减少腹泻次数。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用止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掩盖病情。
4、抗生素治疗诺氟沙星胶囊适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能抑制细菌DNA合成。盐酸小檗碱片对肠道感染有一定抗菌作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可用于沙门氏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5、对症处理呕吐严重时可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腹痛明显者可服用颠茄片缓解平滑肌痉挛。发热超过38.5℃需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
食物中毒恢复期应继续清淡饮食1-2周,避免油腻、生冷食物。注意食品卫生,生熟分开,食物充分加热。出现腹泻时不要自行服用止泻药,需先明确病因。家中可常备口服补液盐,出现脱水症状时及时补充。若腹泻每日超过10次或伴有高热、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