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损伤,使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释放入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2、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细胞膜,导致酶类释放。患者常见肝区不适、黄疸等表现。戒酒是首要治疗措施,严重者需配合保肝药物治疗。
3、药物性肝损伤:
部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引起肝细胞毒性反应。临床表现包括恶心、皮肤瘙痒等。发现异常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进行解毒治疗。
4、脂肪肝:
肝脏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细胞炎症和损伤。患者多伴有肥胖、血脂异常。治疗以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为主,严重者需药物辅助治疗。
5、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坏死时也会释放该酶,但通常伴随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典型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介入手术。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推荐低脂高蛋白膳食,适量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限制酒精摄入,慎用可能伤肝的药物。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肝功能。出现持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