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主要用于危重病患者的体外心肺支持。ECMO的应用范围主要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手术后心功能衰竭、暴发性心肌炎、严重创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因肺部炎症导致严重低氧血症,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足够氧合时需考虑ECMO治疗。ECMO可替代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为原发病治疗争取时间。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等症状。
2、心脏手术后心功能衰竭:
心脏直视手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当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效时需ECMO支持。ECMO可减轻心脏负荷,维持全身血液循环。患者多表现为血压难以维持、尿量减少、四肢末梢湿冷等循环衰竭征象。
3、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因心肌广泛炎症导致泵功能急剧恶化。ECMO可暂时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等待心肌炎症消退。这类患者常突发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心电图显示广泛ST段改变。
4、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创伤、感染等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时,ECMO可提供心肺功能支持。通过维持重要器官灌注,为其他器官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等多系统损害表现。
5、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因肺动脉高压导致严重低氧血症时,ECMO可有效改善氧合。通过体外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力,促进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过渡。患儿通常表现为出生后即刻出现的紫绀、呼吸窘迫等症状。
ECMO治疗期间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出血和血栓形成。营养支持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必要时采用肠外营养。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肢体活动,定期复查心肺功能。家属需配合医疗团队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出院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随访评估心肺功能恢复情况。
尿路结石碎石后一般3-14天排出体外,实际时间受到结石大小、位置、肾功能状态、饮水量及个体代谢差异等因素影响。
1、结石大小: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通常可在碎石后3-7天随尿液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更长时间逐步分解排出。结石体积直接影响其通过输尿管的难易程度,过大的结石碎片可能需二次碎石处理。
2、结石位置:
肾盂结石排出时间较长约7-14天,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排出较快3-5天。输尿管存在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结石在通过这些狭窄区域时可能暂时滞留,导致排出时间延长。
3、肾功能状态: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者结石排出效率较高,慢性肾病患者可能需更长时间。肾功能减退会影响尿液生成速度和冲刷力,可能延长结石碎片在泌尿系统的停留时间。
4、饮水量:
每日保持2000-3000毫升饮水量可加速结石排出。充足的水分摄入能增加尿流速率,帮助冲刷泌尿系统,防止碎石重新聚集形成梗阻。
5、个体差异:
代谢率较高、日常活动量大的患者结石排出较快。输尿管蠕动功能、解剖结构变异等因素也会影响排出速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碎石暂时嵌顿情况。
碎石后建议保持适度跳跃运动如跳绳、爬楼梯,促进结石下移;饮食需限制高草酸食物菠菜、浓茶及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观察排尿情况,出现持续剧烈腰痛、发热或血尿加重需及时复诊。术后2周需复查泌尿系超声确认结石排净情况,未完全排出者可能需配合药物排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