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能出现腰部钝痛、血尿、腹部肿块、高血压及尿路感染等症状。肾囊肿可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和多囊肾两类,主要由肾小管憩室发展、遗传因素或肾脏退行性变引起。
1、腰部钝痛囊肿体积增大压迫肾包膜或周围组织时,可能引发单侧腰部持续性隐痛或胀痛,活动后可能加重。疼痛多位于肋骨下缘与髂嵴之间的区域。若突发剧烈疼痛需警惕囊肿破裂或出血,此时建议立即就医。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但须排除感染等禁忌证。
2、血尿囊肿壁血管破裂或合并结石摩擦可能导致肉眼或镜下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茶色。部分患者伴随血块排出时可能引发肾绞痛。血尿发作时可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必要时需行泌尿系CT明确出血原因。长期反复血尿可能提示囊肿恶变,需通过超声造影进一步评估。
3、腹部肿块巨大肾囊肿可在腹部触及光滑、有弹性的肿块,随呼吸移动,叩诊呈浊音。体检发现肿块需与肾肿瘤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性质。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且有压迫症状的囊肿,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注射硬化剂如无水乙醇治疗。
4、高血压囊肿压迫肾实质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表现为头晕、心悸等症状。血压控制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对评估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5、尿路感染囊肿压迫尿路导致排尿不畅时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症状。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必要时行手术引流。
肾囊肿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撞击腰部,每6-12个月复查肾脏超声监测囊肿变化。饮食上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若出现持续腰痛、无痛性血尿或短期内囊肿快速增长,须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排除恶性病变。合并多囊肾患者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压,家族成员建议进行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