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性贫血可通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维生素B12、输血等方式治疗。慢性肾性贫血通常由肾功能减退、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代谢异常、营养不良、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该药物适用于肾功能减退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的患者。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血红蛋白上升过快导致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常见剂型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2、铁剂铁剂用于纠正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缺铁状态。铁缺乏可能与饮食摄入不足、胃肠道吸收障碍、血液透析失血等因素有关。口服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适用于轻中度缺铁患者,静脉铁剂如蔗糖铁注射液适用于严重缺铁或口服不耐受患者。补铁治疗需定期监测铁代谢指标。
3、叶酸叶酸参与红细胞DNA合成,叶酸缺乏可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因食欲减退、饮食限制等原因出现叶酸摄入不足。叶酸片可补充体内叶酸储备,改善贫血症状。使用叶酸时需注意与维生素B12的协同作用,避免单独大剂量使用掩盖维生素B12缺乏。
4、维生素B12维生素B12缺乏可影响红细胞成熟,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因胃酸分泌减少、内因子缺乏等原因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维生素B12注射液可有效纠正缺乏状态,改善贫血。对于严重缺乏患者可能需要大剂量肌内注射治疗。
5、输血输血适用于严重贫血伴有明显症状或需紧急纠正贫血状态的患者。慢性肾性贫血患者输血需严格掌握指征,避免铁过载和输血反应。输血后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同时积极寻找贫血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需长期输血患者,应考虑铁螯合剂治疗预防铁过载。
慢性肾性贫血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避免高磷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贫血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保持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