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PR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电图PR间期缩短,可能伴随心悸、胸闷等症状。短PR综合征通常由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加速传导、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方式确诊。
1、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是短PR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由于心脏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导致电信号绕过房室结快速传导。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表现为突发心悸、头晕。诊断需依赖心电图显示delta波,治疗可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射频消融术。
2、房室结加速传导房室结加速传导属于生理性变异,PR间期缩短但无delta波。这类患者通常无症状,少数可能出现轻微心悸。心电图显示PR间期小于120毫秒,QRS波形态正常。一般无须特殊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即可。
3、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电解质异常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PR间期缩短。患者常伴乏力、恶心等原发病症状。纠正电解质紊乱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需根据血检结果补充氯化钾或降钙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增强心肌细胞兴奋性,引起PR间期缩短。患者多合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等甲亢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使用甲巯咪唑控制甲亢后心脏症状可缓解。
5、先天性异常部分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会导致持续性短PR间期,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结构问题。儿童期即可通过心电图发现,需心脏超声评估是否伴随器质性病变,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即可。
短PR综合征患者应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保持规律作息。无症状者建议每半年复查心电图,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合并预激综合征者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运动前应咨询心内科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监测脉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