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见于卫生条件差、饮食不洁或接触感染者的环境。其核心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和里急后重,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注意补液和饮食调理。
1、病因分析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是志贺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饮用水污染、食物未充分加热或储存不当是常见诱因。
- 生理因素: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
- 接触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或共用物品也可能导致传播。
2、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补液治疗: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是必要的。
- 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和蒸蛋。
3、预防措施
-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
- 饮食安全:确保食物充分加热,避免生食或未洗净的蔬果。
- 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避免蚊蝇滋生。
急性细菌性痢疾虽然常见,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可以有效控制。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应立即就医。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安全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