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尿少通常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糖尿病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影响尿液生成和排泄,从而出现尿少症状。
糖尿病肾病尿少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生成尿液的能力减弱,尿量减少。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治疗上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可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同时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也是导致尿少的重要原因。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浓缩功能障碍,导致尿量减少。患者常伴有口渴、多饮等症状。治疗上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改善症状。同时需要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水肿。
糖尿病肾病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肾间质纤维化,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肾间质纤维化会导致肾单位减少,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尿量明显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上需要保护残余肾功能,可使用厄贝沙坦片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延缓病情进展。必要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尿少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饮食上需要限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