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通常比静脉血糖略高,主要与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差异、血糖仪检测技术限制、操作误差等因素有关。毛细血管血受组织代谢影响,血糖波动更明显;血糖仪检测范围存在一定误差;采血方法不当或试纸保存不当也可能导致结果偏高。
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的生理差异是常见原因。指尖采血获取的是毛细血管全血,含有血细胞和血浆,而静脉血检测通常使用离心后的血浆。血细胞占据一定体积,导致全血血糖浓度略高于血浆血糖。餐后血糖升高时,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升高更快且幅度更大,这种差异在进食后1-2小时内尤为明显。血糖仪的设计允许存在一定误差,国家标准规定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实验室静脉血浆血糖的偏差应控制在正负15%以内。部分血糖仪采用血浆校准模式,其显示数值已换算为血浆血糖值,但多数家用血糖仪仍显示全血血糖值,这会造成5%-15%的测量差异。
操作不规范可能放大测量偏差。采血时过度挤压手指会使组织液混入血样,稀释血液导致结果偏低,但若血量不足时可能因试纸未充分浸润而显示错误高值。试纸受潮或过期会使酶活性下降,部分品牌试纸可能产生假性高值。测量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酶反应效率,通常建议在10-40摄氏度环境下检测。未定期校准血糖仪或使用与仪器不匹配的试纸,均可能造成系统误差。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尿酸水平异常或贫血等状况,可能干扰葡萄糖氧化酶法试纸的检测结果。
建议测量前用温水洗手自然晾干,避免使用酒精棉片残留影响结果。采血时让手臂自然下垂,轻压手指两侧使血液自然流出。同一时间段连续测量应更换采血部位,避免组织液渗出干扰。定期用校准液验证血糖仪准确性,试纸存放要避光防潮。若空腹毛细血管血糖持续超过6.1毫摩尔每升或随机测量超过11.1毫摩尔每升,建议到医院进行静脉血浆葡萄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记录测量时间与饮食情况,复诊时携带血糖记录供医生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