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胆汁会直接由肝脏分泌进入肠道参与消化。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切除后肝脏仍持续分泌胆汁,但失去胆囊的调节功能。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产生的胆汁无法储存于胆囊,会通过肝总管和胆总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肠。胆汁的分泌量约为800-1200毫升每天,在进食时分泌量增加。由于缺乏胆囊的浓缩作用,胆汁浓度降低但总量不变,仍能有效乳化脂肪。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腹泻,这种情况通常在3-6个月内逐渐适应。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在空腹时可能反流至胃部。这种情况需要就医评估,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长期随访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胆囊切除患者能建立新的胆汁分泌节律,消化功能可完全代偿。
术后建议采取低脂饮食过渡,逐步增加脂肪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监测肝功能。若持续出现脂肪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排除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保持规律饮食有助于胆汁分泌节律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