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消化液,主要成分包括胆汁酸、胆固醇、磷脂和胆红素等。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神经、体液调节,储存于胆囊中并在进食时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
肝细胞持续分泌胆汁,每日分泌量约800-1200毫升。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胆汁酸、胆固醇等物质排入毛细胆管形成胆汁。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能乳化脂肪促进其消化吸收。胆固醇通过胆汁排泄维持体内平衡,磷脂可稳定胆汁中的胆固醇防止沉淀。胆红素为血红蛋白代谢产物,使胆汁呈现黄绿色。
胆汁分泌受多种因素调节。迷走神经兴奋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胃肠激素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能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并促使胆囊收缩排放胆汁。胆汁酸进入肠道后大部分被重吸收回肝脏形成肠肝循环,维持胆汁酸池稳定。当胆汁成分比例失衡时可能形成胆结石,常见于胆固醇过饱和或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等情况。
日常保持规律饮食有助于胆汁正常分泌排放,避免长时间空腹导致胆汁淤积。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可促进胆汁酸排泄,减少胆固醇重吸收。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建议控制动物脂肪摄入。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肝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