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需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
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由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胃酸侵蚀胃壁或十二指肠壁,导致溃疡形成并出血。治疗上,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避免使用NSAIDs。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见于
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导致静脉曲张,压力过高时破裂出血。治疗需紧急止血,可通过内镜下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止血,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奥曲肽)降低门静脉压力。长期管理需针对肝硬化病因治疗,如戒酒、抗病毒治疗等。
3、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多由应激、药物或酒精刺激引起,表现为胃黏膜广泛糜烂或溃疡。治疗上需停用刺激性药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必要时输血补充失血。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过量饮酒、减少NSAIDs使用,以及控制应激因素。
4、其他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还可能由胃食管反流病、胃癌、Mallory-Weiss综合征等引起。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抑酸药物(如雷贝拉唑)和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高脂饮食)缓解;胃癌需手术切除结合化疗;Mallory-Weiss综合征多由剧烈呕吐引起,通常可自愈,严重时需内镜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早期识别症状(如呕血、黑便)并及时就医是关键。通过药物治疗、内镜干预或手术,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