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通常可以治好,但具体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患者配合度有关。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缓解症状并恢复功能,少数病情复杂者可能需要长期管理。
腰椎间盘突出早期或轻度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椎间盘压力,急性期建议硬板床休息1-2周。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药物治疗常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康复训练需在疼痛缓解后进行,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可增强腰背肌力量。约80%患者经3个月系统保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突出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适用于单纯性突出,创伤小且恢复快。开放性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用于合并椎管狭窄或脊柱不稳的病例,需植入椎间融合器。术后需佩戴腰围4-6周,逐步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复发概率与术后康复锻炼执行度相关,规范随访患者5年内复发率不足5%。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多节段退变者疗效可能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治愈后需建立科学用腰习惯。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搬运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游泳、慢跑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每周锻炼3-4次。控制体重可减少腰椎负荷,BMI建议维持在18.5-24之间。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睡眠选择中等硬度床垫。定期复查MRI可早期发现复发征兆,出现下肢放射痛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