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躯体表现。抑郁症的感觉主要有情绪持续压抑、自我价值感丧失、认知功能下降、躯体化症状、社交回避等。
1、情绪持续压抑抑郁症患者会长期处于悲伤、空虚或绝望的情绪中,这种低落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较常见。部分患者描述如同被灰暗的雾笼罩,对既往喜爱的活动完全丧失愉悦感,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哭泣或情感麻木状态。
2、自我价值感丧失患者常产生强烈的无价值感和过度自责,将微小过失归咎为自身缺陷,可能出现妄想性罪孽观念。伴随决策困难、注意力涣散等表现,严重者会产生反复出现的死亡念头或自杀计划,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
3、认知功能下降思维联想速度明显减慢,表现为言语减少、应答迟钝,部分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认知损害可能被误认为痴呆,但抑郁症缓解后认知功能通常可恢复,临床上称为假性痴呆。
4、躯体化症状约70%患者以躯体不适为首发症状,常见顽固性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骤减或暴食、不明原因疼痛、消化功能紊乱等。这些症状往往掩盖情绪问题,导致患者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而延误治疗。
5、社交回避患者逐渐疏远亲友和社会活动,既因精力不足无法维持社交,也因害怕被评价而主动隔离。这种退缩行为会加剧孤独感,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等感知异常。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每天固定时间起床、进行30分钟散步等轻度活动。饮食上增加富含色氨酸的海鱼、香蕉等食物,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家属应给予无压力陪伴,避免说教式鼓励,及时记录症状变化并陪同就医。专业治疗通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