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疾病,需及时就医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引流、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血液在硬膜下腔逐渐积聚,压迫脑组织,导致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脑疝、昏迷甚至死亡。
1、手术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硬膜下腔冲洗术。钻孔引流术通过颅骨钻孔将血肿液体引流出来,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血肿较大或伴有脑组织损伤的情况,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并修复受损组织。硬膜下腔冲洗术通过冲洗硬膜下腔,减少血肿复发的风险。
2、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辅助手术,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脱水剂如甘露醇,用于减轻脑水肿;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预防癫痫发作;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促进脑细胞修复。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3、康复护理在术后恢复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和家庭关怀,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促进身体康复。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是关键。通过手术引流、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的综合干预,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头部安全,避免外伤,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