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休息、退热、止痛,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
1、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发病前1-2天至腮腺肿胀消退前均具有传染性,尤其是腮腺肿胀期间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唾液、尿液、血液等体液中均含有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
2、隐性感染者也是重要传染源。部分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仍可排出病毒,成为潜在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多见于疫苗接种不完全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3、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可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可能感染。飞沫传播的范围通常在1米以内,但在密闭空间内传播距离可能更远。
4、直接接触传播也是重要途径。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物品,或接触被患者唾液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口鼻,可能导致感染。亲吻等密切接触行为也可能传播病毒。
5、预防措施包括隔离患者、加强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患者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等。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儿童按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
6、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高热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腮腺肿胀疼痛明显时,可局部冷敷或使用止痛药物。对于重症患者或并发症风险较高者,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了解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疾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加强疫苗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传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