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宫颈锥切术后仍有可能得宫颈癌,但风险显著降低。宫颈锥切术主要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过切除病变组织降低癌变风险。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HPV感染和细胞学变化,以预防复发或进展为宫颈癌。
1、宫颈锥切术的作用与局限性
宫颈锥切术通过切除宫颈病变组织,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然而,手术并不能完全清除所有潜在的高危HPV感染,尤其是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如HPV16、18)的患者,仍有癌变可能。术后残留的病变组织或未被发现的微小病灶也可能成为复发的原因。
2、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术后定期随访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建议术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必要时结合阴道镜检查。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随访频率和方式应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3、降低复发风险的措施
- 药物治疗:对于高危HPV感染患者,可考虑使用干扰素或免疫调节剂,增强局部免疫力,抑制病毒复制。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HPV感染风险。
- 疫苗接种:即使已进行宫颈锥切术,仍建议接种HPV疫苗,尤其是九价疫苗,可预防其他高危型HPV感染。
4、术后心理调适
宫颈锥切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因担心复发或生育功能受影响而产生焦虑。建议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对生育的影响,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保持积极心态。
宫颈锥切术后虽不能完全杜绝宫颈癌风险,但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可显著降低复发和癌变概率。术后患者应重视随访,积极配合医生建议,同时关注自身免疫力提升,以全面预防宫颈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