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尿路感染可能与饮水量不足、会阴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尿路结构异常、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尿路感染可通过增加饮水量、保持会阴清洁、增强免疫力、治疗基础疾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方式改善。
1、饮水量不足每日饮水量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排尿次数减少,细菌在尿路滞留时间延长。建议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水,均匀分配在白天,避免长时间憋尿。观察尿液颜色应为淡黄色,若呈深黄色需及时补水。
2、会阴卫生不良排便后擦拭方向错误、性生活后未及时清洁、使用不透气内裤等因素可能导致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女性应从前向后擦拭,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性活动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男性包皮过长者需注意翻开清洗。
3、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压力过大、营养不良等会削弱免疫功能,使尿路黏膜防御能力下降。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4、尿路结构异常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膀胱憩室、前列腺增生等解剖异常易导致尿液滞留。此类情况可能伴随腰腹部隐痛、排尿中断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或CT检查确诊,轻度可通过定期排尿训练改善,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5、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成为细菌培养基,同时高糖环境会损伤尿路上皮防御屏障。患者常伴多饮多尿症状,确诊后需严格控糖,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治疗感染。
日常应注意避免穿紧身裤,减少盆浴时间,排便后及时清洁。绝经期女性可咨询医生使用局部雌激素软膏改善黏膜萎缩。反复感染者建议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就医时携带既往尿常规和药敏试验结果。急性发作期间可饮用蔓越莓汁,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养成定时排尿习惯,夜间起夜避免长时间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