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心肌缺血持续20分钟以上可能引发心梗,及时就医和干预是关键。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1、心肌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血管内壁逐渐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血液流动。血栓形成可能突然阻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血管痉挛则可能因情绪波动、寒冷刺激等因素引发。
2、药物治疗是心肌缺血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3、生活方式调整对预防心肌缺血至关重要。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心态。
4、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常见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CABG通过移植血管绕过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液供应。PCI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打开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改善血流。
心肌缺血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危及生命。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心肌缺血,降低心梗风险。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及时就医是预防心肌缺血和心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