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但急性发作可能危及生命。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表现为胸痛、气短等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加速血管壁斑块形成。这类患者可能出现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劳累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缓解。治疗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扩张血管,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狭窄程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危急情况,突发血管完全闭塞会导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持续不缓解的剧烈胸痛伴冷汗,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需立即呼叫急救。此时须在黄金120分钟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术后需持续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抗血小板聚集。
存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或心肌桥压迫血管时,可能在青年期就出现心肌缺血。这类患者运动时常发生心悸伴晕厥,冠状动脉CT可显示血管走行异常。治疗需避免剧烈运动,严重时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严重贫血患者也会出现相对性心肌缺血,纠正原发病后症状多能改善。
长期未控制的心肌缺血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心脏逐渐扩大并衰竭。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射血分数下降。此时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室重构,呋塞米片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需严格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和寒冷刺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喷雾剂应急,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等指标。若出现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须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冠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