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发烧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哺乳方式、使用抗生素、中药调理、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哺乳期乳腺炎发烧早期可采用热敷按摩缓解症状。用温热毛巾敷在乳房硬块处10-15分钟,配合轻柔的环形按摩帮助疏通乳腺管。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日重复进行3-4次。按摩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炎症扩散。热敷后立即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效果更佳。
2、调整哺乳方式改变哺乳姿势有助于改善乳汁排出不畅。建议采用橄榄球式或侧卧式哺乳,让婴儿下巴对准硬块部位。增加哺乳频率至每2-3小时一次,每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哺乳前可刺激奶阵反射,哺乳后用手挤净残余乳汁。注意交替使用两侧乳房,避免单侧过度充盈。
3、使用抗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头孢呋辛酯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适用于产酶菌株感染。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可用于局部涂抹治疗乳头感染。用药期间应持续哺乳以防乳汁淤积加重。
4、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乳腺炎多属乳痈范畴,可选用蒲公英颗粒、乳癖消片、夏枯草口服液等中成药。蒲公英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早期红肿热痛。乳癖消片能活血化瘀,对顽固性硬块效果较好。夏枯草口服液可消肿散结,配合局部外敷效果更佳。服用中药期间应观察婴儿是否有腹泻等不良反应。
5、穿刺引流形成脓肿的严重乳腺炎需进行穿刺引流治疗。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抽吸脓液,必要时留置引流管。术后继续配合抗生素治疗,保持引流口清洁干燥。引流期间可用健侧乳房哺乳,患侧使用吸奶器维持泌乳。脓肿完全消退后2-3天可恢复患侧哺乳,注意观察乳汁颜色是否正常。
哺乳期乳腺炎发烧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穿戴宽松棉质哺乳文胸,避免乳房受压。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退热。保持良好心情,减少焦虑情绪对泌乳的影响。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寒战、乳房皮肤发紫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