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增加阳光照射、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
1、补充维生素D:
每日补充维生素D是治疗佝偻病的核心措施。根据患儿年龄和缺乏程度,医生会推荐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如维生素D3滴剂或胶囊。补充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避免过量导致中毒。
2、增加阳光照射:
皮肤在紫外线B照射下可合成维生素D。建议每日让患儿暴露四肢皮肤接受阳光照射10-30分钟,最佳时段为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夏季需做好防晒保护。
3、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深海鱼类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强化乳制品等。同时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每日奶制品摄入量应达到300-500毫升,可搭配绿叶蔬菜、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4、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病例,医生可能开具维生素D注射剂或大剂量口服制剂进行冲击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并监测血钙水平。
5、定期监测:
治疗期间每1-3个月需复查血清25-羟维生素D、钙磷代谢指标及骨骼X线变化。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直至骨骼畸形完全纠正、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除规范治疗外,建议建立长期管理计划。保证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冬季可适当延长阳光照射时间。饮食中持续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6个月以下婴儿坚持母乳喂养或选择强化配方奶。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发现骨骼异常及时干预。注意避免过度包裹婴儿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居住在高纬度地区或长期阴雨气候时可咨询医生预防性补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