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血压通常在早晨6-10点达到最高峰,这与人体昼夜节律和激素分泌有关。血压波动受清醒后交感神经激活、皮质醇水平升高等因素影响,呈现两峰一谷的勺型曲线。
早晨血压升高被称为晨峰现象,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人体从睡眠转为清醒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迅速激活,导致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同时肾上腺分泌的昼夜节律使皮质醇在清晨达到峰值,这种激素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部分降压药物在夜间代谢较快,晨起时血药浓度不足也会加剧晨峰现象。对于高血压患者,这种波动更为明显,收缩压可能比夜间水平升高20-40毫米汞柱。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夜间血压反勺型升高,多见于严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慢性肾病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这类异常节律与白天过度疲劳、夜间缺氧等因素相关,需要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才能发现。某些特殊职业如夜班工作者,由于作息颠倒也可能出现血压峰值后移现象。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重点关注晨起后1小时内的测量值。选择长效降压药物时需考虑覆盖晨峰时段,避免在上午出现药物浓度低谷。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钠盐摄入、避免晨起剧烈活动等措施有助于平缓血压波动。若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或晨峰过高,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