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不同时期的表现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表现和终末期表现。脑卒中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情采取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康复训练等措施。
1、早期表现脑卒中早期可能出现突发头痛、眩晕或单侧肢体麻木。部分患者会伴随言语含糊、视物模糊或平衡障碍。这些症状通常短暂出现,容易被忽视。高血压患者可能因血压骤升导致血管痉挛,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可能加重脑组织缺氧。此时可通过头颅CT排除脑出血,并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进展。
2、进展期表现病情进展时会出现持续性偏瘫、面瘫或吞咽困难。左侧大脑病变可能导致失语症,右侧病变易引发空间忽视症。脑水肿高峰期多在发病后3-5天,可能伴随意识障碍。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常见房颤患者,需使用利伐沙班片抗凝。大面积脑梗死可能引发脑疝,表现为瞳孔不等大和呼吸紊乱,此时需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
3、终末期表现终末期患者可能出现去皮层强直或植物状态。脑干受累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和延髓麻痹。多脏器衰竭是常见死亡原因,尤其合并肺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时。部分患者因中枢性高热需物理降温,吞咽障碍者需鼻饲肠内营养乳剂。晚期康复重点在于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可使用巴氯芬片缓解肌张力增高。
脑卒中患者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每日监测生命体征。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食物如燕麦、西蓝花,避免腌制食品。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配合针灸和经颅磁刺激。家属需学习翻身拍背方法,预防吸入性肺炎。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凝血功能,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出现新发头痛或嗜睡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