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耳鸣通常由噪声暴露、耳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减少耳机使用时间并控制音量在60分贝以下。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睡前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有助于改善耳部血液循环。注意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应将收缩压维持在140毫米汞柱以下。
2、药物治疗甲钴胺片可改善内耳神经代谢,适用于噪声性耳鸣。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缓解血管痉挛性耳鸣,但青光眼患者禁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可配合维生素B1片使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可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时需监测肝功能变化。
3、物理治疗耳鸣习服疗法通过声刺激训练帮助大脑适应耳鸣。经颅磁刺激可调节听觉皮层异常放电,每次治疗20分钟。高压氧治疗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早期,需连续治疗10-15次。耳部按摩可采用鸣天鼓手法,每日早晚各练习50次。生物反馈治疗能缓解紧张性耳鸣,每周进行2-3次训练。
4、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可纠正对耳鸣的错误认知,减轻焦虑情绪。正念减压训练每天练习30分钟,持续8周能降低耳鸣困扰度。团体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严重焦虑者可短期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避免过度关注耳鸣症状。
5、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引起的耳鸣需行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耳硬化症患者可考虑镫骨撼动术或人工镫骨植入。顽固性血管性耳鸣可能需行血管减压术。中耳炎导致的耳鸣通过鼓室成形术改善听力。术后需定期复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
耳鸣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锌元素和镁元素,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冬季注意耳部保暖。建议每半年进行听力检查,使用耳毒性药物前需告知医生耳鸣病史。突发耳鸣伴眩晕或听力下降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