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不具有传染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环境诱因等因素有关,但不会通过血液、接触或母婴途径传播。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由特定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体液传播,而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免疫调节异常所致,不存在病原体传播的风险。患者肝脏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抗体沉积属于自身免疫反应,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共用餐具或亲密行为传染给他人。
极少数情况下,孕妇的自身抗体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但这种情况属于被动免疫转移而非传染性疾病传播。新生儿可能出现暂时性抗体阳性,但会随着母体抗体代谢而消失,不会发展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与病毒性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有本质区别。
建议患者及家属无须采取隔离措施,但需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日常饮食应避免高脂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预防合并感染。若出现乏力加重或皮肤黄染应及时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